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作為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宏觀調控理念與思路的重要創新。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予以提出,對于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2020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提出“宏觀經濟治理”概念,指出要“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制”“進一步提高宏觀經濟治理能力”。“十四五”規劃綱要賦予“宏觀調控”更加豐富的內涵,首次提出“目標優化、分工合理、高效協同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這意味著,中央將宏觀經濟政策框架納入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局中加以系統謀劃。
從“宏觀調控”到“宏觀經濟治理”,重心從“調控”轉移到“治理”上,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特征日益清晰。就目標體系而言,宏觀經濟治理體系不僅兼顧了傳統宏觀調控關注的經濟增長與經濟結構等基本目標,而且囊括了民生保障與生態治理等重點內容;就治理方式而言,宏觀經濟治理體系要求從全局出發、從系統出發,在多重治理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
高質量發展對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提出新要求。高質量發展是黨的二十大確立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高質量發展以創新為動力,要求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積極營造鼓勵創新的制度環境,著力破除一切不利于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強對基礎性創新的支持。以協調為特點,要求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尊重客觀經濟規律,在戰略全局上處理好國內大循環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系、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城鄉區域等各方面關系。以綠色為本底,要求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通過制度安排、法律規范、政策支持走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以開放為途徑,要求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積極參與并推動經濟全球化,主動開展各國之間協調溝通,提出中國方案,彰顯大國擔當。以共享為目的,要求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補齊民生短板,增進人民福祉,使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重點是加快推進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現代化。加強和完善黨對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的集中統一領導,加強制度化建設,完善信息披露機制,著力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有效性和針對性,不斷提高黨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中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加快推進宏觀經濟治理法治化進程,科學界定我國宏觀經濟治理的內涵與外延,明確宏觀經濟治理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戰略定位,積極探索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宏觀經濟治理法律的基本原則和可行路徑。健全宏觀經濟治理方式,充分用好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主要政策工具,系統把握區間調控、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形成內在有機結合機制,不斷提高宏觀經濟治理的有效性。注重跨周期調節和逆周期調節相結合,以跨周期調節為補充,補齊逆周期調節短板,有效平衡經濟增長、金融風險、經濟結構等多個目標之間的關系,為宏觀經濟調控預留足夠政策空間。注重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在堅持以我為主的前提下,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更好地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歷史和實踐證明,理論只有在不斷探索時代發展提出的新課題、回應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新挑戰中才能永葆活力。立足新發展階段,習近平經濟思想引領宏觀經濟治理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重大創新,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創新了宏觀經濟政策框架。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著力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語謙】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網站地圖 │ 法律聲明 │ 常見問題 │ 聯系我們 │ 售后服務
Copyright 2021中船綠洲環保(南京)有限公司 蘇ICP備11079526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南京